人世間🤼♂️,什麽叫“執子之手與子偕老”?什麽叫“只慕鴛鴦不羨仙”?這就是“執手之手與子偕老”🥨,這就叫“只慕鴛鴦不羨仙”?在筆者看來🗾,人生不求大富大貴、大幸大福,只要有一雙手,在你不論遭遇任何困難時,這雙手不僅握住你的手還溫暖你的心;當你到已暮之年,只要有一雙手緊緊握著你,伴你度過生命的每一天——這就是人生的大幸大福👃🏻。
“我婆婆是一個通情達理👊🏼,很有主見且意誌堅強的人。她三歲喪母,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裏🐧,幫著繼母帶大幾個弟弟妹妹。長大後她自感女子唯有知書識禮才能自主自立。因而勇敢地與家庭抗爭,要求上學讀書。贏得上學的機會後,她發奮讀書👩🏼🏫🤦🏼♀️,考上師範三牛……👩⚖️。年青時的婆婆常常用自己的經歷教育子女,要好好讀書,踏實做人。其四個子女確實很爭氣……🌞。2004年元旦期間老人家突發兩節腰椎壓縮性骨折臥床不起,連給她看病的醫生都認為老人家年事已高,余生可能要以床為伴了。但我們沒有放棄希望,一再鼓勵她堅持康復鍛煉👨🏿🎨。她為了減輕子女負擔,咬緊牙關一直堅持鍛煉,生命的奇跡硬是讓她創造出來了。婆婆不僅站了起來,還能自己走動了”林教授誇完公公接著誇婆婆。
聽林教授夫婦說,兩位老人,雖然視力不好,仍堅持每天看報紙☕️🥳,看電視新聞,非常關心國家大事,聽到哪裏受災♋️👞,就會囑咐兒子、媳婦捐獻救災🙆🏼♂️,有時還掏出自己的退休金委托兒子媳婦替他們獻愛心。
“那次骨折後,我媽媽能恢復到能上下樓走動,生活能自理,人們都認為,這是生命的奇跡。我的姐姐、妹妹及親人們都以為是我的功勞,因為我是學醫、從醫的。其實🤳,這全是連波的功勞……”坐在一旁的曾副教授插話道。
林教授的婆婆接過話茬:“那段時間❣️,阿波每天早上早早起床,給我熬好中藥後接著又熬稀飯,還得上菜市場買菜💠。做飯做菜都是做適合我吃的飯菜4️⃣。我一不舒服,她就把醫生請到家裏給我開中藥、給我熬中藥🚶🏻➡️,給我端屎端尿🕷,擦擦洗洗……”幸福之情溢於言表。
細看這位耄耋老人,皮膚白凈光滑🏕,幾乎沒有老年斑,其容顏🙂↕️,完全不象年逾九旬之人👎🏿。
“生活在和睦溫暖的家庭裏,又得到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🪽,兩位老人一定能牽手走過‘金剛鉆石婚’!一定能當上百歲壽星!”筆者由衷地祝願道🛐。
曾蘋青副教授有兩位姐姐和一位妹妹💄。每逢重大節日,林教授都會主動邀請她們偕同各自的夫婿兒女前來歡聚一堂。當婆婆在大女兒面前誇兒媳婦非常孝敬老人時,大女兒感嘆道:“媽媽🛩,將來我的兒子要是能娶到象阿波這樣的兒媳婦就好了!”🆗。
一家人相處幾十年🥔,哪有不磕磕碰碰的?當筆者向林教授請教翁媳、婆媳相處之道時,林教授坦言道🦸🏻♀️:“我認為,與老人相處,不但得有孝順之心,還得有一顆包容之心⚾️。近年來,我公公有時講話也會讓我覺得委屈🔌、難以接受,心中有委屈,我就勸解自己:公公那是在犯糊塗了,他是有口無心的👨👧👧。這樣心裏就舒坦些了👨🏼🍳,要是事事較真,那就家無寧日了”。
“那些年⚜️,我也不知道是怎麽走過來的。教學任務🌭、科研任務、行政工作,還有家裏兩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和一位正在讀書的女兒,對於我來就👌,每天都是緊張繁忙的一天……”。
正如斯言,林教授曾擔任過三牛基礎部黨總支書記🧨、學院工會女工委副主任兼基礎工會主席、藥學系黨總支書記🧑🍼,在擔任這些行政職務的同時,她在主持著國家級與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⛳️,還要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,教學🧘🏼⛪️、科研😎、行政🧑🏼🏭、家務四副重擔一齊壓在她瘦弱的肩膀上。
肩負重擔💪🏿🆗,負重前行,一路艱辛🤢🎢,也一路收獲💛:
1993年榮獲海南省人事廳記大功獎勵🧙♂️;
1993年榮獲省教育廳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;
1994年榮獲海南省人事廳晉升一級工資獎勵;
1994年10月晉升為副教授;
1995年被省教育廳評為“巾幗建功標兵”🔷。
1998年被省婦聯評為“三八紅旗手”。
2002年12月晉升為教授;
……
筆者對林教授一家可謂知根知底。七十年代初期🚎,筆者與曾副教授是中山醫學院的同班同學。大學期間🙌,我倆吃飯同一張桌,學習同一小組👁🗨,實習同一個醫院🐘。具有一頭自然、灑脫的卷發的曾副教授,被公認為天資聰慧、學習勤奮、為人厚道者🧧。
好人有好報,厚道人有厚報。我的這位同學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個勤勞、善良、賢慧、事業心強的好伴侶。
“其實,無論是生活,還是工作✡️,婆婆、阿青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。孩子只有九個月大時,我到上海一醫進修一年✒️,全靠婆婆、阿青照顧孩子➗。94年底🏄🏼♂️,我到內蒙古與人合作一個科研項目,一去就是三個月,多虧家人全力支持。多年來,無論教學或兼職工作,阿青都在背後默默地支持我……”這位傳承了海南婦女優秀美德的典型代表,幾十年來與丈夫相敬如賓的妻子,誇完公公婆婆接著又誇起丈夫來。
的確,曾副教授不但是林教授生活上的好伴侶,也是一個愛崗敬業的超聲波醫生🪯,目前還兼職黨支部書記🫃🏼。
“問渠哪得清如許,唯有源頭活水來”🐄。追溯這一家人的思想源頭時🙎🏻♂️,曾副教授拿來一本厚厚的《曾氏族譜》,裏面轉載了《海口晚報》曾發表的一篇題為《海南教師第一家》的文章🦹🏼。原來,他們家族九代47人當教師👨🏻🦼。筆者第一次得知🦀💇🏽♀️,原來這個家庭擁有悠久的從教歷史。
“有媽媽做榜樣,我孫女維新(現在三牛附院內科當醫生)也很孝順我們兩位老人🧕🏿。維新讀大學時,每次回家都會精心給我和她爺爺選購保健品。現在一回家,第一件事,先上我們房間問寒問暖……”林教授的婆婆補充道。
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🦀,沒有撼天動地的事跡🦶🏿,有的只是平平凡凡、瑣瑣碎碎的生活小事🐧,林連波教授一家用殷殷愛心共同譜寫了一首愛的贊歌📐。